养心殿赐宴结束后,伊兹勃兰特使团并没有急着离开。如今来一次东方并不容易,非常艰险,特别是在草原形势乱成一锅粥的情况下,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必须充分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
伊兹勃兰特带着副手波列茨基、财务官苏马罗茨基逛起了北京的集市。按照沙皇的旨意,他们前往了北京的市场,看看有没有可以进行贸易的商品,沙皇允许中国商人从俄罗斯带走白银,就已经做好了中国商品大量输入的准备。按照训示,他们重点考察了各种宝石、花纹织品、茶叶、辛香料、瓷器、药用植物根块(这是准备移植的)等物事,并且和商人们讨价还价,动用那两千卢布的储备金,买了部分样品带回去。
清国理藩院一开始还派了一名官员全程陪同,不过在跟了两天后,这位官员觉得实在无聊,便自个看戏去了,留下伊兹勃兰特一行人在北京城里四处闲逛。俄国人乐得如此,他们非常详细地逛了北京大部分市场,仔细了解了货物的买卖情况和纳税情况,以及这些商品究竟运自何处,显然是做足了功课。
2月28日,理藩院的官员又找了过来,这次是康熙召见。伊兹勃兰特连忙回宾馆换了身衣服,然后匆匆忙忙进了紫禁城,在乾清宫内见到了康熙。这次不用人教,伊兹勃兰特十分熟练地完成了三跪九叩大礼,然后被康熙赐座,坐在离他大概三俄丈的地方。
康熙亲赐烈酒一杯,然后让殿中一名耶稣会的教士询问伊兹勃兰特是否懂德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从莫斯科到法国、意大利、波兰走水路和陆路各有多远?沙皇彼得与土耳其苏丹现在是和平共处,还是在打仗?这些问题都显示了康熙较为旺盛的求知欲。
伊兹勃兰特尽他可能进行了回答,康熙非常满意,然后下令赐予伊兹勃兰特礼物,包括:备有全副鞍具的骏马一匹,貂皮镶边、带有红缨的缎帽一顶,丝袍一件,带佩刀的丝绦腰带一条,丝围巾两条,靴子以及长筒花缎袜各一双,锦缎衣料一幅,精制棉布三十匹。使团其他成员也有赏赐,副手兼翻译谢苗·波列茨基以下都收到了帽子、袍子、腰带、佩刀、围巾等物品,但数量和质量不及伊兹勃兰特。
3月2日,伊兹勃兰特到理藩院领取赏赐,这花了他足足一百卢布。在那里,索额图遣人给他们递交了用拉丁语和俄语写就得备忘录,主要是对伊兹勃兰特提出的一些问题的回复,比如外国人建教堂——清廷允许永久定居的外国人建教堂,但只做短暂停留的人不允许——两国展开贸易、索额图使俄、未来边界划分(剿灭噶尔丹,收复外蒙后)等等,回答得非常详细。
康熙本来还打算招募一些俄国技工的,但耶稣会传教士劝阻了这一行为。他们指出,俄国在欧陆属于落后国家,技术可能比清国先进一点,但也强得有限,不如将前花在招募英格兰、荷兰工程师身上。康熙应允了这一点,于是没有提这一点,但他也不尽信那些洋和尚的话,随后嘱托索额图到莫斯科后仔细考察。
领完赏赐后,理藩院的官员向伊兹勃兰特指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并要求他们今后不得再犯此类错误:今后沙皇致清国皇帝的国书中,必须先写大清皇帝的称号,后写沙皇的称号,否则不予接收。伊兹勃兰特对此一脸懵逼,不过人在屋檐下,最后也只能敷衍般地点头答应——反正下次出使多半不是自己了,称号爱咋写咋写吧,这帮清国人真是麻烦得紧!
伊兹勃兰特也询问了一下出使俄国的索额图是否跟他们一起出发,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他便嘱咐随员们开始做最后的准备,采买物资、收拾行囊,打算十天内就离开北京,返回俄罗斯。至于他本人,则继续白天在外闲逛、调查,晚上回理藩院写报告,打算回国后面呈沙皇,以期获得奖赏。
3月6日,理藩院内又住进了一群神秘的客人,看样子似乎也是某个外国使团。伊兹勃兰特有些好奇,给理藩院的仆役使钱后得知这是来自朝鲜王国的使团。伊兹勃兰特顿时震惊了,他不是什么一无所知的野蛮人,事实上在出使清国前,他曾狠狠恶补过远东各国的基本情况,当时他被告知朝鲜王国是东岸的附庸国。但现在明显有问题,这帮朝鲜使者遮遮掩掩来到清国,看样子对东岸也不是特别忠心,那就很有意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