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点了点头,确定了伊莉莎的想法,“嗯,启航会针对这些企业会形成一个一揽子收购协议,然后由启航出面,联合一些其他收购者,组成一个新的公司去完全收购。”
伊莉莎明白,杨帆这样收购,所有投资者就是一个整体,大家在所有配件公司的比例都一样,这样就不用考虑各自在不同企业的股权不一样,牵扯到更多基于各自的利益的考量。
同样,这种方式能让大家一心让整体效益最大,这个时候启航如果有好的方案,让整体利益更大,那得到的赞同那就是一致的。
伊莉莎问道,“启航准备怎么达成这个目标?”
伊莉莎知道,杨帆要能把从高盛,摩根大通获得十个亿美元全都砸进去,倒是可以通过金融手段独自操作。
但是那些债券多数都是启航手机获得的,哪怕杨帆想挪出来一部分,都不太现实,债权人可不会愿意,他们看好的是启航手机,而不是启航汽车。
这钱借给启航手机,几年后,启航手机更强大,更有前景,他们债转股才有价值。
借给启航汽车,那算什么?
在汽车这一块,通过高盛,摩根大通发行的十个亿美元的债券,杨帆没办法动的。
对于伊莉莎,杨帆也没什么隐瞒的,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集团总部会拿出一些资金,我个人拿出一部分,启航汽车,奔腾电动车都会拿出一部分,组成一个金融投资公司。这个金融投资公司跟刘青峰,詹姆斯合作成立一个新的投资公司,然后再吸收硅谷的一些投资商,最后才是普通的投资者。到最终层面上,启航大概会代表更多的利益方,哪怕资金不多,控制住这个企业并没有多大问题。”
这种情况在收购中经常用到,并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
收购方资金紧张,需要引进更多的投资者,又不想放弃最大的影响力,那么能选择的自然是一层层组建控股公司。
比如第一层,启航,杨帆,启航汽车,奔腾电动车组合,那就是杨帆说的算,然后跟詹姆斯,刘青峰合作建立,其中杨帆能控制的大概会占到百分之七十,还属于杨帆说的算,新公司进入第三层,哪怕还只控制百分之七十,实际上启航加杨帆所享受的权益是七成的七成,实际已经低于百分之五十了,但是在第三层的公司上,杨帆却代表启航,刘青峰等人的合作公司,很多时候依然行驶着百分之七十的话语权。
在这种模式下,资金越少,需要组建层级就要更多。
启航层层分润下来,到最后哪怕实际只有百分之十的收益,可每一层启航所代表的都是绝对控股的大股东,所以依然有极大的发言权。
如果不这么操作,或许几个人一联合,启航因为话语权不足,很多事情都没办法解决。可分为多层,大量的小股东因为不在一个层上,很多小股东根本无法沟通的,就是想串联着搞启航都无法串联。
因为启航随意可以在更上一层,凭借自己代表绝对控股的那一方,直接把他们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