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五章 战略机遇期(二)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x83zw.net

这种生产方式还是自然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们从砖瓦轮窑的设计原理上得到的灵感,他们从1640年就开始不断申请经费做试验、排除各种技术难点,其中单单是为了找到耐高温的内衬就花了好长时间。幸而,他们最终于前年解决了大部分技术难点,并获得建筑材料公司的验收,正式进入了推广阶段——建筑材料公司给这种新技术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隧道式水泥窑,此水泥窑的专利技术由投资方建筑材料公司和研究方自然科学研究院共享。

建筑材料公司曾经对用这种新技术生产出来的水泥进行了测试,经筛(测试水泥粉末研磨程)和强两道测试,发现此种新式水泥全面超越了东岸以前生产的老式水泥。尤其是他们做了一定的水泥拉力测试,新式水泥放置七天的样本强为162千克,超过了150千克的最低验收标准,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这种新式水泥的横空出世,对于如今正在四处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东岸共和国来,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这意味着很多设施的牢固程大大增强了,同时成本却稳中有降,这如何能不让人欣喜呢?

第一批享受到新式水泥成果的正是大兴港周边的几个新建定居点——同时也是本年最后一批新定居点,居民几乎全部都来自山东、江北两地——分别是位于后世查皮奎村附近的益都乡、位于劳雷莱斯村附近的富安乡、位于孔斯蒂图西翁镇附近的掘港乡。

这三个新建定居点每地人口不过一两千人,目前才刚刚完成前期的土地整理工作,地上的灌木、杂草也才刚刚烧过一遍。不过毫无疑问的是,这些看似肥沃的土地下面仍然埋藏着大量的树根和草籽,等到开春以后,它们就会与定居者们种下的麦种展开激烈竞争,这势必会使得这些第一年的“生地”的产量低得一个可怜的地步——或许每亩只有几十斤,其中还有大量的瘪谷。

不过总的来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在负责拓荒的国家开拓总局的协调下,乌江地区粮食富余的靖江县、永安县乃至大兴港,都可以源源不断地就近提供大量谷物供开拓者们食用——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到更南边的商城港一带调运,总之方便得很。

本地居民们在开垦之余,他们更多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农田水利、水库、城镇建筑、供水设施和排污管道的建设。尤其是其中的集中供水和城市排污设施,更是卫生部要来验收的重点项目,容不得半点马虎——在这方面东岸人是有过血的教训的,因为城市排污系统落后,很多居民的卫生习惯也不好,这使得疾病的发病几率大大提高,而在缺医少药的东岸,一场恶性流行病的后果往往就是数上千人的死亡,这是谁也无法承受的后果。

君不见英国佬的北美殖民地就经常饱受疾病的困扰么,一个定居点拢共才数人,结果因为居民的卫生意识差、卫生设施落后(人畜便溺离居住区、水源过近,且也没有专人来处理这些可能饱含病菌的排泄物),往往一场疫病袭来就能让整个殖民定居点陷入灭顶之灾——这在早期的北美殖民史上简是司空见惯之事,因此,在东岸,没人敢不重视定居点的卫生设施的建设。

而包括大兴港在内的这四个定居点的城市排污及供水系统,据专业人士测算共需水泥约六千吨,红砖就更不得了了,可能需要上千万块,几乎就是建筑材料公司大兴分公司砖窑厂全年四分之一的产量了,消耗可够惊人的。

不过消耗再大也要建,东岸人在这里修砖窑厂、石灰厂和水泥厂不就是为了这事么?好吧,或许还有部分建筑材料是为了修铁路用的——目前西北铁路四期工程大兴港至富安乡段46公里的铁路已经修通,工程建设人员们正在继续从富安乡往东修建铁路——但这并不能算是主要用途,真正用量最大的还是几个定居点的城市建设以及大兴港码头这个吞噬建筑材料的大窟窿。

建筑材料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类建筑物资,而定居者们则抓紧有利的战略机遇期,不断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这样的国家,才是一个具备冷静、清醒头脑的国家!(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