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建筑,如火车站、剧院、保安司令部等是中国传统风格,飞檐画栋,巧夺天工,预计将各花费10-20万圆不等。至于银行大楼、电报局、医院等建筑,则是东式现代风格,以尽可能利用空间,发挥效率。
总而言之,王大壮是铁了心要在大安城大兴土木了,以为将来的“迁都”做好准备。他预计五年内将粗粗建出一个雏形,并完工部分建筑,花费将控制在150万圆之内。五年之后,即便自己离任了,那么问题也不大了,接任的主官不可能放着半拉子工程不去管,只能继续往里面砸钱。随后,社会资金也将慢慢跟上,大安城内的商店、住宅、市场等也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最终使其成为一座繁荣的城市,新华夏岛名副其实的首府。
而在除了建设城市之外,重新整修麦利那人建设了数百年之久的农田水利设施,也是重中之重。作为在河西地区主政多年,非常熟悉农林牧渔事业的王大壮,就曾经对麦利那人建设的水库、灌溉水渠赞叹不已,但他认为这还不够!麦利那人是数百年前离开东南亚的,虽然文明水平比非洲高一大截,但到底还是落后。如今东岸人占领了这里,自然要加以改进,甚至是重新建设。比如,麦利那人的水库淤塞严重,他们的灌溉水渠大部分都不是石质的,他们缺乏提水站(这意味着很多高地上的农田无法得到有效灌溉)等等,都要花资金来建设。
王大壮的计划是,在五年内分批投入150万圆资金,先将首府及周边地区的设施改善一下,并迁移大批东岸人过来。他觉得新华夏岛五十多万国民还是少了,最好能在自己的第一个任期内将人口迅速增长到八十万以上,且新增人口大部分安置到中央高原上,以期尽快形成一个核心的农业模范区。
新华夏岛现在还在从河中地区、印度西北部进口谷物,这简直就是耻辱!王大壮绝对不能接受这种事情继续发生。以前没条件也就罢了,新华夏开拓队占领的海岸线降水多、气温高,适宜经济作物的种植,但现在有了相对凉爽的中央高原,不搞粮食种植岂不是白瞎了?未来塔东铁路要进一步延伸到大安城,把中央高原粮食产区(包括金沙湖水稻种植区)与消费能力较强的沿海地区联结起来,形成互补的经济格局。
此外,依托这个农业区的相关轻工业体系也可以建立起来了。像酿酒厂、奶制品厂、碾米厂、磨面厂、榨油厂、罐头厂、硝皮厂、卷烟厂等企业不发展起来等着过年呢?后世马达加斯加首都塔纳纳利佛及周边就存在大量此类企业,其面积不到全岛的十分之一,但拥有总人口的24%,创造了全国35%的工农业产值,发展成这样,都是有原因的。
至于重工业,塔东铁路沿线的铬铁矿、南部的大煤田(萨库阿煤田,储量超过10亿吨,即便在21世纪,都不算是小煤田)、西部的镍矿都很有开采价值。另外,中部高原的大量水力资源也必须利用,这些水从高原上倾泻而下,河道落差极大,如果本土许可技术输出的话,那么发展水电的条件十分优越。
总之,在占领了中央高原之后,新华夏岛的建设将进入一个新时期。首先蓬勃发展的将是建筑业,然后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会迅速跟上,期间可能还有一些采矿、交通方面的投资,预计五年投资总额会在五百万圆上下。这笔钱,如果本土不突然提高新华夏岛的缴税额度(目前每年拿走三百万圆,主要用于本土的防洪水利及半干旱地区的引水工程)的话,新华夏开拓队政府还是可以承担的。
东岸人经营世界第四大岛六十年,依托其独特的气候、特殊的地理位置(意味着转口贸易非常兴盛)及丰富的资源,终于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其对东岸本土的重要性,甚至比富饶的宁绍还要高上许多——有意思的是,几年前宁绍地区第一次往本土运银,金额同样是三百万圆——相信等东岸人全盘控制整座岛屿,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经济也快速繁荣的时候,这座岛屿的价值还要更上一层楼。
世界第四大岛,未来即便真的独立出去,也必将是华夏文明圈内一个独特的存在。人民富裕、商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一旦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比如发明了大型游轮或喷气式客机),那么这个大型岛屿就是华夏文明圈十多亿甚至是二十多亿人民共有的后花园,前途必然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