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十二章 潘帕(三十七)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83zw.net

1694年11月8日,装满了朝鲜使团成员的小火轮再度拔锚起航,离开了河宁港,朝汴河更游的明福港驶去。品书

而在他们这艘船只离开的时候,数艘满载移民的小火轮正在进港。这些都是内河运输公司的商船,被国家开拓总局租用,往河宁港一带运送移民和物资。头刚刚确定,在河宁港腹地新设数个定居点,分别是观平乡(位于后世卡西尔达小镇附近)、金穗乡(位于后世菲尔马特小镇附近)、五鹿乡(位于后世马科斯华雷斯小镇附近)、清平乡(位于后世拉斯罗萨斯小镇附近),一共四个乡镇,预计首批将安置超过八千移民,从事农牧业生产,以尽快将基础打牢,为河宁港工业生产基地未来的发展助力。

农业,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只有解决了吃饭问题,本地的移民才能够安顿下来,才会繁衍生息,才会形成一座城市应有的样子。即便是在东岸这么一个看似工业化程度较深的国家,农业依然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满载朝鲜使团的小火轮逆着河水奋力航行了一天后,于第二天清晨抵达了汴河右岸的重镇明福港。这座城市的人口真的较多了,目前大概有了万人(全县人口接近了三万),在汴河左岸当真是除了海外的第一大城市。

明福县地处东西、南北的交汇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因此全县的产业较杂。但真细究起来,其实还是纺织业显得更加强势一些。这不仅仅是因为纺织工业部在此投资兴建了全新的纺织工业园区,同时也和北边查科平原规划的大片棉花种植区有关。

查科平原的气候、日照都非常适合棉花种植、生长和采摘,因此被农业部钦定为东岸本土的棉花主产区。而当地的棉花收获并粗加工后,基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运到汴河畔,然后再船运到下游的明福港一带销售。

明福港现在有全国唯一的棉花路货交易心,未来必将成为第一大棉花集散地,因此这里发展棉纺织业的条件其实是非常突出的。现在入驻明福纺织工业园区的企业有好几家,其最大的则是著名国营企业大鱼河纺织厂。这家厂在南锥一带有与人合资的毛纺织厂,不过厂本部还是在东方县,主要产能也集在那里,以从加勒海及新华夏岛进口的棉花进行加工。不过在经过仔细思考并报经纺织工业部批准后,大鱼河纺织厂决定逐步搬离东方县,并将厂本部设到汴河岸边的明福港,以近利用查科平原的资源进行生产。

毫无疑问,可怜的东方县政府又要损失一个大财源,同时当地也要流失大量的工作岗位。好吧,也许东方县已经麻木了,近年来真的流失了太多的企业,如大鱼河海军造船厂、大鱼河纺织厂、大鱼河兵工厂等等,这座城市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下去,可能是全国唯一人口在慢慢减少的城市了吧。但不管怎样,事情正在发生,当地政府和人民要慢慢加深认识,他们家乡无论是环境还是区位都没有太多的优势,是注定留不下这些优质企业的——其实现在还不是东方县最悲惨的时候呢,想象一下,当首都各部门全数搬离前往洛阳府之后,当地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

朴世堂一行人仔细参观了正在调试机器设备的大鱼河纺织厂新厂区,对此啧啧称。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纺织企业自然不是朝鲜那些手工作坊可的,他们生产棉布的效率不知道朝鲜人高了多少倍,简直是亮瞎了他们的眼睛。而且东岸人生产的棉布似乎也远朝鲜本地产的土布更柔软、白皙,样式也更多,相信若不是距离遥远且朝鲜农民闲时纺织不计算时间成本的话,东岸棉布早彻底攻陷朝鲜纺织品市场了吧——其实通过釜山、元山等口岸进入朝鲜的宁波布数量已经不少了,好在朝鲜农民的生产成本实在够低,使得其市场没有被大规模侵占,但他们的这种坚持,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这是利用废旧布料的打棉机,它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浪费……这是最新款的自动喂毛机,可以减少人工的使用,降低成本……喂毛机面的是新式搓条机,它的出现取代了老式的粗纱机,效率大大提升……这是旋转式盖板梳棉机,它的存在,使得大量短纤维得以利用,对于整个工业的促进作用巨大……这是帽锭机和环锭机,代替了以往的低速翼锭细纱机……”随着工作人员一一介绍,朴世堂等人的嘴巴是越长越大。他们从未想到,东岸人可以将纺纱织布变成一种艺术,那流畅、快速的生产节奏,高效到冷库的生产效率,以及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低生产成本,每一样似乎都在嘲笑传统的农耕社会的纺织手工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