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三章 建国的设想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x83zw.net

高文刚根据手头有限的情报,得知目前土尔扈特部的大汗名叫阿玉奇,是该部第四代大汗。也就是说,土尔扈特部自从西迁以后,至今已在伏尔加河下游一带经营了三代人了。在这将近一百年的时光里,这个漠西蒙古的分支仍然维持着自己的传统,信奉着藏传佛教,坚持不被周围突厥语系的绿教徒们同化,因此被那些人蔑称为“加尔满克”。

阿玉奇汗无疑是个非常强硬的大汗。此人在1672年即位后一直对沙皇不假辞色,以平等自居,坚决不肯臣服,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的游牧民当中有种鹤立鸡群之感。而恰好沙俄这些年处于多事之秋,在西面和波兰打、和瑞典打,在南面和克里米亚鞑靼人打、和奥斯曼帝国打,总之没个消停。再加上他们糟糕的内政治理方式,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暴动、哥萨克叛乱什么的此起彼伏,因此一直没法集中主要精力对付土尔扈特部,因此倒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逍遥,人口日渐繁衍,游牧地日渐扩大。

不过这种逍遥的日子应该是不会长久持续下去的。高文刚与俄国也打过一些年的交道了,深知这个国家的潜力。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民族也一股子韧劲与狠劲,从本世纪初开始,他们就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与人才,那大群在俄军中服役的外**官就是明证。这些都使得俄军的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不但新式军队如射击军有所提高,就连旧军的战斗力同样提高了很多开始慢慢碾压边疆地区的一些土著汗国或游牧民部族,而这也是他们在最近一百年间国土不断扩大,征服的部族不断增多的最主要原因。历史上征服中亚地区的可不是哥萨克,而是吃苦耐劳的俄罗斯步兵,他们才是俄军战斗力的中坚。

因此,随着俄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周边国家如乌克兰哥萨克、克里米亚鞑靼人、蒙古土尔扈特部等势力,基本上都会在不断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趋于瓦解,被其吞并。历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克里米亚汗国,也是有奥斯曼土耳其人罩着才坚持到了18世纪,而土尔扈特部同样待不住,直接东归中国了。

这次俄军南下围攻亚速要塞惨败,是一个极好的挽救土尔扈特部命运的机会。戈利岑率领的十万俄军被克里米亚人杀得大败亏输,南方各省一片风声鹤唳,莫斯科方面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又降了一个层级。尤其是在顿河及伏尔加河下游地带,二十年前被拉辛起义犁过一遍,地方贵族势力相对薄弱,一旦鞑靼骑兵甚至东岸人杀过去,怕是立时就能裹挟起大量游牧民起来反对沙皇的统治。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混乱局面下,让土尔扈特部离开伏尔加河流域那个死地,向西进入顿河流域及北高加索地区,似乎也就没那么难了。

不过这样仍然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尔扈特部的阿玉奇汗凭什么就听从你东岸人的意见,离开经营了几代人的阿斯特拉罕地区,前往相对陌生的顿河及北高加索地区呢要知道,阿玉奇汗可是一个相当有主见的人,土尔扈特部这些年虽然也遭受了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巨大的压力,但日子还算过得去,人口也不少,至于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逃走么

唯一可用来劝说他们的,大概就是俄罗斯帝国实力强大,土尔扈特部周围又被俄国领土团团包围着,周边那些巴什基尔人、鞑靼人势力也不成器,早晚被沙皇挨个收拾掉,最后土尔扈特部独木难支,也只能臣服或逃走一途。这个理由,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但人家究竟认可不认可,谁也不敢打包票,只能试试看再说了。

不过高文刚仍然希望这件事能够成功。在顿河与北高加索区域建立一个受他们影响的黄种人佛教国度,对于华夏东岸共和国在黑海及高加索区域的影响力,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尔扈特部有着七万多户、三四十万人口,也勉强可以了,只要东岸人舍得下本钱帮助他们,还是有希望站稳脚跟的,现在就看事态如何发展了。

1687年9月16日,就在第二批一千五百名士兵登船走后不久,之前被毛君征用的几艘船又返回了哈吉港,而他们也给高文刚带来了前线最新的消息,归纳下来一共有三点:一、俄军在亚速城下惨败,十五万军队土崩瓦解,大军统帅戈利岑带着一部分残兵败将溃逃东乌克兰,试图在当地留守俄军和哥萨克的帮助下稳住阵脚;二、克里米亚鞑靼人兵分两路,一路偏师沿着顿河追击向这个方向溃逃的俄军,一路主力向北进发,打算进入东乌克兰,对溃逃至那里的戈利岑展开新一轮的攻势;三、毛君中校已经带着首批八百余名精锐骑兵沿顿河深入很远了,他们放过那些几乎已成惊弓之鸟的溃败俄军士兵,专心寻找土尔扈特部落牧民,但目前而言还没有结果,他们不打算轻易放弃,会继续深入寻找。

另外,毛君中校还特别指出,俄罗斯帝国在顿河下游一带的统治基础十分薄弱,几乎没有太多城镇,也没很多的人烟。他们骑兵所到之处,定居的农民十分之少,反倒是游牧的部落民一堆一堆的,十分常见,可见吞并了此地一个世纪后,俄罗斯人对这里的开发十分不够,这从戈利岑的大军不愿意沿着顿河前进,而要从相对人烟稠密的乌克兰进军就能看得出来了,这里实在是俄罗斯帝国的荒僻之地。

看到这里,高文刚的心终于稍稍定了一些下来。顿河流域看来是没什么像样的俄军了,当年拉辛起义时那些草头武装就能横扫,令沙皇一度想要招安,最后也是从其他省份调兵过来才镇压下去的,可见此地俄军实力的薄弱。那么毛君率领这几千人过去,装备精良,武器又先进的他们,应当不至于那么容易失败吧

啊,对了,剩下的三千余人也要尽快调过去。这次回来了几艘船,正好,全部征用了!再往顿河一带增调个一千五百人和大量物资应该不成问题,那样前线就更加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