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六章 秋收后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83zw.net

四月底的东岸正处在一片欢腾之中。

托天尊的福,这个种植季的天气真正好,无论是粮食大县扎堆的鸭子湖流域,还是新近崛起的乌江农业带,都获得了极好的收成。据农业部粗粗统计得知,占据东岸绝大部分粮食产量的小麦平均亩产接近了190斤,让刚刚被财政部抽取了大量资金的国家储备粮库又喜又惊,喜的是粮食产量增高,忧的是他们此刻未必有足够的资金来敞开收购,这真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啊!

现在,在马拉小麦收割机、马拉玉米收割机、马拉大豆收割机、马拉牧草收割机等机械的辅助下,全国各农村的秋收工作基本已近尾声,农民们转而进入到了脱粒、扬谷、晾晒、入仓等后续环节中。当然在忙着这些之后还要犁地,准备秋播的各项事宜,不过相信再有一个多月,农村就将慢慢沉寂下来,进入到一个相对空闲的阶段,而这个时候,已经休息了一段时日,体力差不多也恢复了的民兵们,就将被大规模征召北上进入各出发阵地,准备开始执行谋算依旧的对巴作战,即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

“一号作战”计划是一个简洁明了的作战计划,该计划大体上分两部分,即陆军和海军部分。陆军部分自不用说,以民兵为主的南路军数目庞大,几有两万多人,这还不算地方政府动员起来为他们输送物资的后勤民夫了;而北路军则以相对精锐的陆军主力营伍为主,外加一个充当后勤辎重部队的保安团,总兵力也超过了七千人,战力不容小视;当然了,在镇海县码头区军营内,联合参谋本部还调集了四个保安团编制的民兵充当续备军待命,并做好随时增援各个战场的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东岸人的极限动员力量,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还能在目前这个兵力基础上再增兵50%,但那样一来对经济造成的伤害就实在太大了,况且也没这么必要,故被联合参谋本部所不取。

而与陆军相比,海军的作战任务就要繁重多了。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集结所有主力舰船(可惜强大的“执委会”号北上加勒比海,缺席了此场关键大战)北上,搜索葡萄牙海军主力舰队,并与之决战,彻底打垮他们、消灭他们,取得巴西海岸的制海权。

这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事实上葡萄牙海军的名气很大,他们的海员素质也很优良,尤以射击技术精准而闻名欧陆。更令人不安的是,在经历了上一次特茹河口堵门事件(英国、荷兰都派主力舰队堵过里斯本的门)之后,葡萄牙人痛定思痛,将很多原本挥霍掉的金钱投入了造船及海员培养事业之中,特别是他们的王室也裁减了不少宫廷耗费,用于支持海军建设,因此他们现在一次能动员起的舰船数量已达五十多艘——这在上一次累西腓海战击败西印度公司时就有所体现了,当时葡萄牙海军主力悄然集结至圣萨尔瓦多湾,突然出现并打破了西印度公司对巴西部分海岸的封锁,然后他们又启程前往西非,一路拔掉了多个荷兰人的据点或商站,击沉了许多荷兰西印度公司商船或战舰,战果极为辉煌。因此,这不是一个可以小视的对手,东岸人必须谨慎对待。

因此,东岸人早在半年多以前就开始抽调主力舰只——第二舰队、第三舰队都有所抽调——云集镇海港海军基地,每日里都在召开协同作战会议,反复推演各种状况,减少战时出现混乱的可能性,可谓是把功课做得非常足。

而在取得对葡萄牙海军的绝对胜利后,运输船团(包括海军运输舰及征发的民用船只)将满载陆军主力和作战物资,在巴西沿海有价值的目标城市侧后登陆,然后迅速击破城市周围的村庄、种植园,控制交通要点,以彻底孤立这些城市,逼迫他们投降——陆军部的参谋们相信,这将显著降低强攻带来的伤亡,而且城市周边的庄园内人口密集、财富集中,也是极好的抢劫目标,不容错过,更不能给他们留出反应和串联的时间。

当然了,海军也不能把所有舰只都派到巴西去作战,因为那样商船将缺乏足够的护航力量。最近南海公司已向交通部汇报了多起运输船失期未归事件,造成的人员及物资损失很大。他们确信,这些船只要么遭遇了恶劣天气不幸沉没,要么遭遇了海盗袭击尸骨无存,不然不会这么久还没返回本土,要求交通部和海军方面在派员调查的同时对商船队施行足够的保护。不然的话,恐怕东保公司、中保公司这类经营海上保险业务的公司全要赔得倾家荡产。

海军对此当然非常重视,不过他们对此也无能为力。除非重启当年使用过的集中护航制度,不然根本无法对航行在各处的商船一一提供保护,因为这些船实在太分散了,船期也不一致,怎么保护?集中护航制度是唯一的办法,虽然这种办法对贸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但权衡利弊之下只能这么做了,别无他招。

而运输船的连续失踪也为外贸、远洋运输系统的人蒙上了一层阴影,是啊,一旦战争爆发,那么以葡萄牙人的地理位置及分散的海外据点,他们完全可以从各处出击,在大海上捕捉东岸运输船只的身影,然后将其俘虏或击沉入海。对于这一点,东岸人其实是很难防备的,只能被动寄希望******茫茫,葡萄牙人没那么容易找到东岸船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