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巴黎,我爱你》作为开幕影评拉开一种关注单元的帷幕。一种关注单元是跟主竞赛单元平行的一个竞赛单元,每届影展期间会在德彪西影院放映20多部影片,关注的是多元化和小众的艺术电影。
《巴黎,我爱你》是今年戛纳电影节备受期待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集合了全球20位知名导演,包括《巴顿芬克》的导演柯恩兄弟、《大象》的导演格斯-范-桑特、《飞行家》的导演张然等等,此外演员阵容也极强大,包括朱丽叶比诺什、娜塔莉-波特曼、伊利亚-伍德等明星。无论对一般观众,还是资深影迷,《巴黎我爱你》都是年度必看的朝圣之作。
现场冲着张然来的媒体是最多的,倒不是张然名气比其他导演大,比其他导演更受欢迎,很重要一点在于去年张然拜访伯格曼之后,带他上岛的瑞典记者玛丽-妮露写了一篇报道,在报道中她写了张然带短片给伯格曼看的事,还写了伯格曼特别喜欢张然的这个短片。伯格曼在电影圈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媒体和影评人知道张然给伯格曼看得短片就是《巴黎,我爱你》里的短片后,自然是趋之若鹜。
不过然媒体失望的是张然并没有出现在现场,这次他根本就没有到戛纳来。电影节开始之前制片人打过好几次电话,邀请张然出席电影首映,但都被他拒绝了。
晚上八点,电影《巴黎,我爱你》正式放映。
一个还算小有成就的中年男友,在路边停车时,突发感概,为什么满街上的人,只有自己形单只影?就在这时,一个女人因为低血糖晕倒了在他的车旁,热心的男人将她扶进了自己的小车后座休息,两颗孤独的心由此靠近。
一间画室里,一个法国男孩对另一个男孩一见钟情,絮絮叨叨的讲着自己是如何抑制不住和他谈话,讲着自己是如何被对方的气质所吸引……
电影在拍摄前就已经约定,每个人讲一个发生在巴黎某个区中的爱情故事。20个导演风格差别很大,拍出来的故事自然也是各具特色,有的写实,有的天马行空,有的幽默可爱,有的带点悲伤的治疗味。观众一路看下来,就像万花筒似的,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生活。
张然讲的是蒙马特区的故事,是第十八区,排在倒数第三个。故事算不上新鲜,是一个女招待暗恋顾客的故事,就跟所有暗恋故事一样,细腻美好,充满着青春的味道;但这个故事又不仅仅是暗恋故事,电影真正讲的是孤独与沟通,这个世界是冰冷的,人与人之间充满着隔阂,但是只要我们愿意伸出自己的手,我们是能够进行沟通,并最终获得幸福的,所以当观众看完这段故事都由衷的感觉到温暖和美好。
电影全部结束之后,场内响起如潮的掌声。电影的制片人松了一口气,现场反应不错,看来这部电影应该是成功了。
到场的中国媒体都觉得电影不错,都认为张然拍的这个故事是整部电影所有故事中最好看,也是最浪漫的。到场的中国导演和演员也基本都是一片赞誉,就连王家卫也是赞不绝口。
首映结束后,电影制片人给张然打了个电话:“张,你知道吗?发布会结束后,我们从电影宫出来,竟然有一群影迷在电影宫门口等着我们,就为了问,电影里的盖尔波瓦咖啡馆在什么哪条街?他们都想去咖啡馆喝一杯!”
几年前因为电影《天使爱美丽》让双风车咖啡馆名声大振,去年拍在巴黎拍短片的时候,张然还专门去过双风车咖啡馆。此刻,听到制片人这么讲,张然不由笑道:“要是电影正式上映后,问的人比较多得话,你可以按照电影里的模样开一家咖啡馆,到时候我到法国来,也可以来喝咖啡!”
制片人闻言大笑道:“这个主意不错,可以考虑考虑!”
第二天上午,《巴黎,我爱你》的评价相继出炉,媒体的评价基本上都是以好评为主,但评价算不上高,如果总算是一百分的话,大部分媒体给的都是70分。电影是一个短片集,每个导演只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导演不可能对故事、对人物、对内涵有多么深入的发掘,都是蜻蜓点水式的。
张然得短片是所有文章中提到次数最多,也是评价最高的。这有伯格曼的原因,伯格曼都觉得好,媒体和影评人要是唱反调就显得自己太没水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张然的短片确实拍得很不错,在一个看似俗套的爱情故事后面却有着导演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张然坐在椅子上,微笑着看着电脑屏幕,浏览着各大媒体对自己短片的评价。媒体的评价让他很满意,这部短片本来就是试验品,看来试验效果不错。
就在此时,手机突然响了,张然拿起一看是王云的电话,当即接通了:“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不会有什么事吧?”
王云的声音压低有点低:“陈柏槐被双规了!”
张然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丝笑意,郭文桂果然还是得手了,接下来肯定会有一大波人会跟着倒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