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存取成功
“海外军事演习启动,代号‘和平忠告’,给谁的忠告?”
“新型055驱逐舰‘驱散’航母战斗群,现场画面播报!”
“轰-20来了?两大顶级战略轰炸机同框,过家家?”
“战争风险已经消解,双方或达成共识。”
坐在办公室里,陈念的眼前刷过了好事的社交媒体为这一次“演习”事件制造出来的时间线图。
不得不说,媒体掌握的情况还是相对准确的,至少,他们把握住了每一次形势变化的关键信息。
——
但,他们对局势的预判,就不那么准确了。
事件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在大部分人看来,这次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对峙就算不演变成实际交火,至少双方也要僵持几个月以上,互相进行一次次的试探、一次次的碰撞,然后再因为某个共同认可的所谓“和解窗口”出现,一起坐到桌子两边开始漫长的谈判。
但实际情况是,整个过程只持续了7天。
第一天,演习单位开始前往预定演习海域,多支航母编队紧急调动组织拦截。
第三天,演习单位到达预定位置就绪,空中单位完成加油保障,进行所谓的“不落地巡航”。
第四天,演习正式开始-——只是一阶段的非实弹演习,航母编队开始撤退。
第五天,实弹演习开始,b-2轰炸机首次与轰-20同框出现。双方战略威慑力量现身,战争风险不复存在。
第六天,双方一线指挥官见面。
第七天,演习结束,古巴发声。
纵观整场事件,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似乎真的就是一次.毫无惊喜、毫无紧张感的例行演习。
而且,还是双方配合、互相理解的那种。
哪怕是最了解双方战斗力的军事评论专家,也不得不多问一句: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但实际上,这才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强者为所欲为,弱者不断退让。
陈念叹了一口气,他突然想起来,在他来处的另一条时间线里,被指责“底线不断降低”、“具有灵活底线”的,是自己这一方。
能怎么办呢?难道真的打吗?
真打起来能打得过吗?经济能吃得消吗?人民能吃得消吗?
还是说,干脆直接跟他们互扔核弹,大家一起灰飞烟灭?
怎么可能
实际上,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抗争、尽可能地去延缓“失去一切”的速度,然后不断积蓄力量,在某一个时间点,完成绝地反击。
这就像是一场自由搏击比赛,当对面的综合实力全面领先时,你能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情:
抗住拳头,不要倒下,然后想办法把对方拖入地面,一击制胜。
那条时间线的我们真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做着这同一件事情,有好几次其实已经接近成功了,那个反击的时间点已经到来了,但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憋屈啊。
——
但当然,在这条时间线里,这样的无奈并没有发生。
我们变强的速度,超过了一场拳赛结束的速度。
敌人打出的拳头,全都被接住了。
而当这样的事情持续不断地发生时,敌人的信心也在不断消磨。
所以,在我们终于放开了防守的双臂,朝他们挥出第一拳时,他们不得不遵从内心的恐惧,去远远地躲开。
同样的一句话,原样奉还。
“对方有灵活的底线。”
想到这里,陈念的脸上露出了一个释然的笑容。
他熄灭手机的屏幕,对一旁等待的陈果说道:
“这是个关键的舆论节点啊,怎么样,李想他们那边,做好准备了吗?”
“早就做好了。”
陈果点头回答道:
“各种内容已经完成投放了,我们也算是做了一次老美以前一直在对我们做的事情。”
“不过说实在的,其实用不了我们多少时间去引导,墙倒众人推,痛打落水狗,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常见了”
“更何况,老美现在差不多已经是举世皆敌的状态了,除了加拿大、澳大利亚,都已经没有人愿意发声了。”
“这一次之后,世界会真正进入大体和平稳定的状态。”
“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也会在发展红利开始出现后逐渐消解。”
“把门推开那么久,我们总算是.基本让所有人都排好队了。”
排队?
这个说法确实有点新颖,不过看上去也就是那么回事。
毕竟,现在的咱们,就是事实上的“大家长”嘛
“不过话说到这,我其实还真的挺好奇的,我们演习到底是演了点什么,那么干脆利落地就让他们服软了?”
陈念还没有主动去拿相应的保密情报,所以他确实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但他知道,如果只是靠所谓的战略打击威慑啦、代差威慑啦之类的东西,应该还是不足以让老美服软的.
一定是有一些让对方觉得实在是没办法再打下去的原因出现了。
“我们入侵了他们的战时通讯系统。”
“啊?然后呢?”
陈念疑惑地追问。
通讯系统被入侵,其实也并不能算是多么“惨重”的失败,毕竟在各种加密手段的加持下,你能接入通讯系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影响指挥。
就算是使用rsa解密手段,也是需要相当长的情报收集和解密时间的,不可能那么猝然结束。
“然后我们给他们传了几份作战计划——包括各个作战单位具体调度方案、具体位置的作战计划。”
“我们的作战计划?”
“不是,他们的。”
陈果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微笑,随后继续说道:
“猜猜是从哪儿来的?”
“.懂了,湛卢算出来的。”
“它已经进化到这种程度了吗?”
“没错。”
“所以准不准?”
陈念下意识地又多问了一句。
“嗯我们其实不知道准不准。”
“但从老美的反应来看.大概率还是挺准的”
另一边,量子计算项目组的后端实验室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