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金属氢技术解析完成
四院和一院进了名单,整个华夏航空航天领域都跟着看倒霉——毕竟,限制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这样的限制,很多工作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连锁反应式的工作量增大、冗余动作增多。
大家在各种场合骂了无数次,上级也在积极准备对位反制工具,一时间,民间舆论氛围也开始紧张起来。
不过,在单纯的科研工作方面,倒是没有人会真的因为这样的名单而感受到压力——实际上,哪怕是对方也不指望依靠着一份名单就能掐死我们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这种技术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封闭性,各国的技术自有率也普遍都在90%以上,除非是材料领域做文章,否则还真没什么太大意义。
而说到材料,近几年来华夏在耐高温材料领域的进步更是世界领先。
所以,客观的讲,对手现在的局面,就是一步慢、步步慢。
这一点,对手当然也很清楚。
但说白了,这是一种微操。
一种效果不大,却不能没有的微操。
国争发展到极限时,本来就是一个锱铢必较的过程。
至于能对宏观局势产生多大的影响,就得看运气了.
很显然,美方最近的运气,并不是特别好。
视线拉回到华夏内部,在全氮阴离子盐项目基本告一段落之后,陈念也开始全力冲刺金属氢项目。
此时,艾萨克已经逐渐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在看到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全氮阴离子盐的概念甚至都还没有炒到最热,华夏就已经完成了试制之后,他越发能感受到,华夏在材料学领域的潜力有多大。
于是,他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开始的自视甚高,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这让陈念跟他的沟通越发顺畅,经过几次卓有成效的讨论之后,陈念也成功地把金属氢工业制法的源点消耗降到了300点以下。
相比他现在手头上有的470点源点数量、以及日均1.2个点的积累速度,解析金属氢工业制法,终于成为了可能。
这一天,在跟艾萨克完成最后一次沟通、并在系统中完成推演之后,陈念终于确定,继续去刷金属氢的细化方案已经不具备太高的性价比。
于是,他决定,立刻对金属氢完成解析。
而解析所需的最终源点消耗,定格在了279点。
选择“确定解析”的按钮之后,陈念先是在心里上有了一种被抽空的错觉,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单次消耗数量如此巨大的源点。
而紧接着,汹涌而来信息和知识立刻填满了他的大脑,久违地给他带来了撕裂般的痛感。
足足话费了12个小时,陈念才断断续续地完成了金属氢工业制法的全部内容吸收。
跟他所想的一样,金属氢的制法与全氮阴离子盐工业制法存在关联性,其核心就是在点解条件下,利用氧化断裂方式形成游离态氢离子,随后再利用有限高压对游离态氢离子进行压缩,排除杂质后得到最终产物。
而这套工艺的核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切断剂和氧化剂的制备,另一部分,则是强磁动态脉冲高压设备。
相比之下,后者对工业基础的要求更高,甚至可以说,是超过目前华夏所具备的工业基础的。
设备本身原理清晰,可要能制造出这样的设备,首先得有一套合适的母机。
而要制造出母机,又得先解决材料和加工精度的问题。
一层一层,如同剥洋葱一样剥下去,最终倒推出来的,才是华夏能做的第一步。
也就是,高温超导线圈。
看着这个最终的结果,陈念突然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绕来绕去,没想到在能源领域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方向,居然有着共同的起点。
这玩意儿不但可以用来做强磁脉冲高压设备,还可以用来做托卡马克、仿星器、反场箍缩装置。
——
而这些装置,全部都是可控核聚变的重要技术基础。
既然这样,对于这项技术的负责部门,陈念也有了打算。
直接拿给西南物理研究院去做好了。
他们当年在做环流1号项目的时候本来就已经积累了不少超导强磁领域的经验,这次也算是专业对口。
想到这里,陈念挑出了最基础部分的技术,完成输出之后,直接交到了陈果的手里。
后者对此略有些诧异。
“这是金属氢的前置技术?确定不是核聚变的?”
陈念点了点头,回答道:
“是金属氢,也是核聚变。”
“我刚刚想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讲,强磁是大部分前沿技术的基础,不仅仅是这两者,还包括粒子对撞机、稳态高磁场实验等等”
“总之,以后我还是要多看看星火的报告,我记得之前就有报告提到过,要把强磁作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底座来看待。”
“不过当时我关注的重心还是在具体的应用技术上,没有重视那份报告。”
“现在看起来”
“也不算是损失。”
陈果打断了陈念的话,继续说道:
“当时你确实不需要去考虑什么技术底座的问题,因为我们需要的技术和装备的底座是早就已经打好了的。”
“当然,现在的情况是有所变化的.”
陈念赞同地点了点头,回答道:
“确实是这样。”
“不过,无论如何,金属氢的技术已经基本完成推演了,后续就要正式把项目启动了。”
“艾萨克这个人.你想想办法吧,可以把他留在项目组里,不过,要确保安全性。”
“明白,这点你不用担心,我们会考虑的。”
陈果郑重回答道。
实际上,直到现在他也没有想明白艾萨克到底给陈念带来了什么样的帮助,不过,他也能看出来,在艾萨克到来之后,陈念对于金属氢技术的研究速度确实快了许多。
既然这样,就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给陈念处理好“尾巴”,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不过,所谓的“处理”,当然也不可能像老美那样用完即弃。
这既是对人才的浪费,也是对“人才影响力”的浪费。
陈果的脑子里已经有了计划的雏形,但具体怎么使用,他还打算先去跟李想聊一聊。
在这方面,这小子是专业的
安排好金属氢技术的基本工作之后,陈念终于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了。
时间已经来到12月,离开学校之后,他突然觉得时间过得格外地快。
似乎毕业季还在眼前,而实际上,都已经过去一年半了。
也就是这时候,陈念才突然想起,不只是王建成,连读研的乔麦,都要面临毕业了。
而就好像是有心灵感应一样,就在陈念想起他们两人时,乔麦和王建成也先后给他打来了电话。
乔麦只是普通地寒暄了一阵,随意聊了几句生活和研究上的事情,但王建成则确实是到了重大决策的关口,需要陈念这个“前辈”,给他一些建议。
电话里,陈念安静地听王建成说完了近况,随后略微有些惊讶地问道:
“.所以伱是已经确定,毕业之后要来成都了?你研究生不还有一年半才毕业嘛?那么快就做决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