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兼并?不【求月票!】  大明国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83zw.net

冬日的树下,萧瑟寂寥。

  姜星火用树枝继续写了几个字,随后解释道。

  “剩余工酬,就是当大明的国民财富增长到一定规模时,手工工场主阶层为了安抚手工阶层,维持生产过程稳定,从‘剩余’这块大西瓜上面,所切下来的一小块西瓜。”

  闻言,卓老头的眼神里,闪过了一丝明悟。

  “也就是说,利差与剩余工酬,在分配由手工业/工业这部分‘剩余’时,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剩余工酬为零,也就是只有生存工酬的时候,利差将达到最大,反之亦然?”

  姜星火微微颔首。

  剩余工酬的本质,是手工工场主阶层把一部分剩余割给手工阶层,这就相当于西瓜已经种出来了,然后西瓜的所有者切一刀名为“成本”,剩下的就是“剩余”,而给手工阶层多少西瓜,那就不仅看人怎么分了,更在于西瓜刀在谁手里?

  ——————

  密室中,气氛凝重无比。

  “咳咳咳”

  郑赐装模作样地咳嗽了两下,眼帘低垂,看向了身旁的黄福。

  而此时的黄福,却没有他想象中的面色那么难看。

  按理说,姜星火所提出的工业国设想,既没有废除田地独有、租佃关系,也没有向外开疆扩土或是减少人口,而是走了一条全新、并且能自圆其说的道路,这无疑是打了黄福的脸的。

  但是这位气度沉稳的尚书,此时却是陷入了思索状态。

  “黄尚书,姜先生的回答,可还令你满意?”

  朱棣看着陷入思索的黄福,笑吟吟地出声问道。

  黄福的思绪被暂时打断,不过他也并没有出现急赤白脸的样子,反而坦荡地回答道:“姜星火这个说法,确实是臣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甚至臣不得不承认,虽然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细细想来,却是有历史依据的。”

  见黄福没有一味地为了保全面子而反驳,朱棣的心中,反倒对这位能力出众的尚书多了几分赞赏。

  “工业化,臣以为未必不可行,毕竟南宋与元朝,在江南都曾发展过这种极度繁荣的手工业,而且都走的海贸的路子,只不过非是朝廷一力主导的。如果真的能成规模成体系地建立起来,再配合大明的军队,从海外诸国获得原材料、粮食,并且销售商品,确实是一条不用在大明国内纠结于人地矛盾的路子。”

  但黄福随即话锋一转道。

  “但臣经过思考,还是认为这条名为工业化的道路,有两点尚未解释清楚的关键之处.如果无法解释,恐怕还是不能实施,毕竟,这关乎到我大明的千秋万代!”

  听了黄福这话,朱棣也有些重视了起来。

  既然黄福承认了工业化道路,确实跟以往任何一条解决人地矛盾的道路都不相同,那么黄福接下来提出的两点问题,一定是经过思考的。

  毕竟在六部尚书中,黄福的能力,绝对算得上拔尖。

  或者说,这已经是大明帝国能够放出去独当一面的顶级官僚了,无论是人品、气度、手段、眼界,都是第一档的存在。

  黄福深思熟虑后提出的问题,一定是值得重视的。

  而黄福看着对姜星火所提道路极为关心的朱棣,哪怕他表面上波澜不惊,也不禁感叹,姜星火在皇帝心中的分量,竟然如此之重。

  再怎么掰着手指头算,黄福也没见过有哪个人,能让朱棣如此尊敬。

  甚至可以说.敬若神明!

  就在黄福内心感叹之时,吏部尚书蹇义忽然问道:“黄尚书所说的,可是抑制兼并?”

  旁边,见父皇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朱高炽帮忙不露痕迹地道:“蹇公的意思是,就如同大中小地主会进行田地兼并一样,手工工场主阶层,也会进行兼并?直到几个大的手工工场主,对某些商品形成榷(专营专卖)。”

  “嗯?”

  朱棣的眉头蹙紧,望向黄福,等待着他的答案。

  人心贪欲不止,兼并自然永无止境,黄福所提到的,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臣所担心,正是这个。”

  黄福迎着皇帝的目光,点了点头。

  “没有了田地,不代表没有兼并。”

  而密室内的大明帝国决策层,显然也都对姜星火的回答极为在意。

  如果解决不了工业时代的兼并问题,那么对于大明来说,还不如不搞工业化。

  毕竟,兼并的危害,实在是太过骇人。

  ——————

  天下聪明人的思路,总是殊途同归的。

  作为曾经的朝廷高官,尚书们能想到的问题,卓敬这个侍郎当然也能想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