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富国之论!皇帝麻了!!!(求订阅!)
看到这篇文章刊登在邸报上,宋璟眼前一黑,顿时一晕,险些跌倒在地。
还是仆人眼疾手快,连忙搀扶,才没有摔在地上。
“祸事了,祸事了……”
宋璟摇头说着:“这李太白到底是何许人也?真是不知死活……不知道死活啊!连这种话也敢说,说出来就算了,还敢邮寄到邸报上。”
“而那些该死的邸报,竟也不知所谓,将这样一篇容易引起争论的文章刊登上去!”
“他们真不怕被查吗?以为有靠山就了不起吗……”
宋璟本以为,烧了那文章,就已是万事大吉。
却没想到这狂妄放浪的后生,是如此的不知死活,将这文章邮寄到了邸报上!
此刻直接刊登了出去,面向天下人……
这让宋璟有些麻了。
过了半晌,他缓缓地叹息一声说:“罢了,这一层纸,终究是要戳破的……”
与此同时。
国子监。
这是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
国子监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祭酒,相当于是大学校长。
另设丞和主簿各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
海外各国留学生,也在国子监上课。
但国子监没有语言课程,也没有为留学生专门开设的班级,所以汉语不好的留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些吃力。
国子监设置了六门学科。
“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弟。
“太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
“四门学”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
“律学”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子弟,主要以学律令为专业。
“书学”同样招收八品官员以下子弟和庶人子弟,以五经、说文、字林为专业。
“算学”和“律学”与“书学”招收条件相同,以学九章、周髀算经为专业。
能来到国子监的国子学和太学里上课的学生,基本都是国家的贵族子弟。
此刻这些权贵子弟,拿着一张邸报,正在热议。
“这李太白好大的胆子啊,外邦人的事情,他也敢说?”
“这不是在说隋朝吗?”
“你懂什么,这叫影射!”
“这是国策,是向万国展现我盛唐之威,是流芳百世的大事,那些底层民众,不应该与有荣焉吗?也没听他们抱怨什么!”
“是啊,这人以为用钱买的是面子,其实用钱买的是主从。天兵是真的会征讨不臣的!”
“这种人真是不知所谓,只能看到自家一亩三分地的玩意,他不知道,这是流芳百世,扬名立万的盛举!”
“朝贡制度都存在那么多年了,自周朝到现在,一直也没人站出来说话,就他厉害,说什么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真是不知大局!”
“是啊,格局太小了……”
“这是藩属国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这是朝贡制度!他懂什么?”
“这些底层的屁民读了书,什么都不懂,就敢出来胡说八道,真是该死!”
与此同时。
“算学”和“律学”与“书学”这几门学科的学生,同样拿着这一张邸报,正在议论。
他们讨论的声音,就和国子学和太学那边的声音完全不同了。
“这李太白真敢说啊,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种事情,私下表达不满就好了,竟然敢直接说出来……”
“其实这里面说出来的问题,不过是小头,那些外邦商人来到都城内,一路经商贩卖,大赚巨万,这都是民脂民膏啊……”
“不,他写的是隋朝的问题,这是我们大唐发生的事,他又怎么好写出来?”
“的确啊……”
“那些外邦人耀武扬威,犯了事也没人敢管他们,真不知道谁是主,谁是仆!”
“主自诩为主人,向仆人讨好,以获取认可,这种事情我还是头一次见。”
“是啊,隋了大价钱举办万国来朝,我们都是继承了过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费甚巨,却无一人敢说,其中禁忌之处,不知凡几!这李太白可真敢说啊,真是不怕死!”
“前些日子我发生了些纠纷,衙门的人根本不想管,直接和稀泥,让我前行认错了,而那些外邦人遇到了问题,他们就像是狗一样笑脸相迎,很开心的为人家处理问题了!”
“国之不国,民之不民,这是当朝政策,无人敢说什么,唯独这李太白敢说,真是胆子大啊!”
而在这个时候,在国子监上学的外邦人,也看到了这一份邸报。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个文章,是什么意思?”
说话的是阿倍仲麻吕,他是来自东瀛的留学生,在太学上课,能来这里上课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子弟。
看到阿倍仲麻吕对这文章感兴趣,太学生连忙说:“这是放浪之言,不足挂齿!”
“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会刊登在邸报上呢?”阿倍仲麻吕有些疑惑的询问,他的口音虽然还有些奇怪,但已经能够正常交流了。
“这人批判的是隋朝的万国来朝,借此讽刺我们开元盛世的万国来朝,费甚巨,不愿意将这些开销放在民生上。”一旁有人解释说道。
“原来是这个意思,我就说他明明说的是隋朝,你们为什么还很不开心,原来是在暗讽。”阿倍仲麻吕点了点头说。
随后阿倍仲麻吕有些奇怪的问道:“但大唐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海内承平,家家户户富足,为什么这人会这么说呢?”
这话一出,旁边太学生的脸上有些不好看,七嘴八舌的说着。
“这就是这人不知所谓了!”
“说了,放浪狂妄之言,不足为道!”
“嘛,也有穷人嘛!”
“都城肯定要富裕一些,但外面就要穷一些了……”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话语。
“搜噶……”阿倍仲麻吕渐渐明白了,他点头说:“那这篇文章没有任何问题啊,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如果这能让大唐更加富强,这不是很好的文章吗?作为君王,作为官员,就应该体恤自己的百姓才是。”
听着这话,旁边的太学生一个个面红耳赤,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他们下意识的想法是斥责这文章的荒唐,让阿倍仲麻吕不要在意,根本就没有想自家百姓的事情。
然而没想到的是,阿倍仲麻吕根本就不在意这文章的指摘,反而很赞同!
关于外邦的话题,一直是敏感中的敏感。
敢说出这些话题的人,往往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因为他们触碰了太多的利益集团。
很多世家大族们和胡商达成了利益联盟。
这个时代,是包容,是开放,是自由,是天朝上国的开元盛世,胆敢说出这些问题的人,都要受到他们的针对。
对这些外邦人有意见的人,那就是政治不正确之人,必然要受到打压!
在这个时代,唐玄宗对外邦人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一视同仁,朝廷中几乎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官员,来自外邦。
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諴,曹相确,罗相劭,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曰:‘近日中书,尽是蕃人。’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
据统计,在唐朝当官的外国人,累计多达三千之多,甚至能当到宰相这个位置。
当外国人进入唐朝成为唐人后,挤下既存的汉族、上升到高官者的数量极多。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当上大官,越来越多非法移民,他们利用自己的种族优势,在这包容,开放,自由的时代,深深地扎根。
所谓开元盛世,所谓前所未有的自信时代,不过是牺牲了无数底层人换取的奢靡景象而已。
顶层的士人们和外邦贵族不断享乐,无数的诗人才子不断歌颂。
仿佛真是盛世一般。
而这一切的一切,逐渐引发了日后的安史之乱。
很多人将安史之乱归结到了唐玄宗迷恋上杨玉环后,就对朝政失去了兴趣,他宠信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从而引起的乱世。
但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盛世之下,白骨累累。
当这篇文章在长安城内火起来后,议论声可谓是层出不穷。
对于底层的升斗小民而言,他们不知什么叫“大义”,也不懂什么叫“大局”,他们只知道自己活得好不好。
此刻看到这篇文章,当时就激动起来,纷纷拍掌叫好。
“这么久了,终于有人敢将这个问题说出来了!”
“这李太白到底是何许人也?真不怕死啊!真是勇士!”
“好你个李太白,这文章写得好啊,太好了!”
“这文章写的很好,可朝廷恐怕是不会采纳的!”
此刻。
长安城的皇宫之中。
唐玄宗李隆基看到这篇文章后,当时就怒了,他瞪大了双眼,整个人都被气得发抖,身体都有些发冷。
他不敢置信的说着:“朕开创开元盛世,海内承平,万国来朝,他竟然将朕和隋炀帝比?”
这文章里自然没有直接将他和隋炀帝比,但话里话外,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初看不觉得有什么,可看着看着,李隆基便看到了其中猫腻。
张口闭口在骂隋炀帝,可李隆基却完全代入了进去,认为这李太白在骂自己!
不仅骂了,还攻击性拉满,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论证,看得李隆基火冒三丈。
其实这么生气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实际情况全被说中了。
所谓谎言从不伤人,真相才是快刀,往往越是真实的内容,才越能打出真实伤害。
可李隆基显然不愿意承认这些,所以他才显得是如此的气急败坏。
“该死,真是该死!”
“他懂什么?升斗小民,也敢质疑朝廷之决策?难道全天下的聪明人,都没有他李太白聪明吗?!”
“真是狂妄自大,朝贡贸易,免除藩国犯边造成边疆的破坏,出兵远征造成的劳民伤财,与之相比,那些赏赐又算什么?一些优待又算什么?”
“开元盛世,万国来朝,海内外都在传达唐的盛世威名,普天之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流芳百世之功绩,在他口中,竟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
“胡说八道,真是胡说八道啊!!!”
堂堂皇帝,九五之尊,站在大唐最顶点的男人,此刻因为这篇文章,直接破防了。
在这一篇文章中,苏澈将所谓的万国来朝的本质说了出来。
所谓万国来朝,就是王朝搜刮民脂民膏优待外夷,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情况下强行营造一种繁荣富强的氛围,以满足皇帝个人虚荣心的腐朽行为!
其实苏澈所写这一篇文章,直臣之代表的魏征也说过类似的话。
魏征说: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太宗:不纳。
这一段话的大概意思是——
蛮夷酋长口头认个爹,都不用实际牺牲自己的独立政治权力,就能从大唐朝廷手里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朝廷无法实际控制这些酋长的部众,任由他们繁衍生息,日后必成大患。而且还给他们各种赏赐,一个个都封大官,每年白白领大笔优厚的俸禄,简直就是拿老百姓身上搜刮的民脂民膏养强盗啊。
李世民:我就愿意这么干。
相对于魏征的委婉,苏澈这文章可谓更加直接,将很多龌龊的潜规则,完全拉到了太阳之下,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了朝廷这所谓盛世之下的肮脏。
而这样的文章,竟然被那正一道的邸报堂而皇之的刊印出来,引得满城风雨,无数讨论,这毫无疑问,就像是将他放在了火堆上烤,让他李隆基当成了全天下的笑柄!
这不破防才怪了……
如果这文章被人单独递给了他,他最多会嗤笑一声,直接撕碎丢掉,可出现在邸报上,这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那正一道的邸报,当真是不给朕的面子,什么文章都敢往上刊登?”李隆基怒骂道。
“给我驳斥回去,给我找人在这邸报上狠狠斥责这狂妄之徒!”
“另外,查一查这李太白到底何许人也!”
“我要见到他!”
李隆基其实想更直接一些,将那邸报发行的所有文章,全部收回,全部销毁。
可是这样一来,简直是欲盖弥彰之举,毕竟这文章骂的是隋朝,他如果那么做,几乎是承认了,自己也干了这样的蠢事。
在李隆基看来,他的万国来朝,和隋朝的万国来朝,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绝对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文中的愚蠢皇帝。
所以,他不能那么做,只能命人驳斥他,然后再抓住他,当面见见他,问一问他这狂妄之徒,到底想干什么?
随着李隆基的命令,好几个御用文人立刻开始绞尽脑汁的写文,试图写文发到邸报上。
这些御用文人一开始还认为这事儿很简单,便理所当然的写一些堂而皇之的文章,站在盛世的制高点上,斥责这李太白的有眼无珠,竟敢借古讽今,真是胆大包天。
然而他们写着写着,便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他们试图证明本朝和前朝的万国来朝是不一样的。
这二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隋朝的是昏庸无道的。
本朝是贤明开放的。
可他们写来写去,最后惊愕的发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那就是本朝所作所为,比起隋朝,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咋整?
他们有些傻眼,只能闭着眼睛胡编乱造。
可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正一道邸报给拒稿了!
正一道的邸吏表示:“这文章有点太差了,没办法刊登到我们的邸报上……”
这话一出,翰林院那几人直接傻眼了,他们直接说明,是皇帝让他们写这些的,不管好不好,最好都给我刊登上去!
邸吏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这荒唐的文章,无奈的点了点头:“既然你们愿意将这文章刊登上去,那就如你们所愿吧!”
很快。
邸报上又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开元盛世,万国来朝,宗主番邦,万世之治!
这文章辞藻,比苏澈那篇文章,简直不要好太多。
比如这样一段——
“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隍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这篇文章妙笔生,内容是将现如今的开元盛世,吹得天乱坠,将开元盛世治下的百姓生活吹得无比富足。
所有百姓,安居乐业,健康富足,如此盛世,却被那李太白拿来和隋朝做比较,这是什么用心呢?
当真是居心叵测!
然而这样的文章,刊登出来后,自然遭到一片嘲讽的声音。
因为这些内容所写,和现实老百姓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很多底层的寒门,纷纷开始写起了笑话。
问:“这位读书人,你经常看翰林院文人写的文章吗?”
答:“那当然,要不然我怎么知道我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文章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那些声音甚至传到了玄宗的耳朵里。
李隆基一时间更加恼怒了:“写得什么玩意,不会写就不要写!写出来被人笑话,真是丢了天家的脸!”
就在这时。
“陛下,丞相求见!”有宦官禀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