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孙乾和国渊的请求,刘备一开始有点意外,但是细细一想,便也觉得没什么意外的。
无非是郑玄那边想通了什么事情。
不过对于这两人,刘备还有些好奇。
“你们不跟在着郑公身边潜心学术,却来我这办事的地方,不会觉得屈就了吗?”
孙乾摇了摇头,笑道:“老师对我等说起了庶务部的事情,我等才知道此番力挽狂澜者乃君侯,老师还说我等跟着老师能学到的东西已经学的差不多了,但是跟着君侯能学到的东西就并不那么简单了。”
国渊点了点头。
“诚如斯言。”
跟着我学东西?
刘备想了想昨天郑玄的表现,点了点头,也不再多想,便收下两人,答应让他们在庶务部内办事。
不过说是办事,庶务部此时此刻实际上还在磨合阶段,很多事情和规章制度都是刚刚定下来,正在适应期。
真正在做的事情除了磨合,也就是学习《左氏春秋》、汉律和掌控雒阳城内士子舆情并时刻更新这两件事情。
雒阳城的舆论环境其实已经被古文学派掌控了,今文学派接下来无论做什么,只要刘备想,黑的也能说成白的,死的也能说成活的。
还会有很多人愿意相信。
所以说舆论优势真的是太重要了。
“君侯赖以扭转局势的,便是这数百人吗?”
孙乾跟在刘备身后在庶务部内转了转,听着刘备告诉他们庶务部内的一些设施和功用,再看着庶务部内来来往往的人们,见他们精神头都不错,而且还身着统一素色服饰,颇有几分模样。
“那是自然,现在庶务部还在草创,能做的事情不多,尽管如此,第一次出手,倒也是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刘备笑道:“我所想要设立庶务部的原因,也就是这一次所遭遇的困难了,还好,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超出我的应对能力,他们但凡愿意拿出更多的东西,我都不好处置。”
“君侯妙计,今文学派费了不少力气,却什么也没得到。”
孙乾笑道:“老师时常在我们耳边说,君侯对古文学派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当时我们还觉得疑惑,现在却是没什么疑惑了。”
“郑公谬赞了。”
刘备笑道:“二位对庶务部应该也有了些许了解,不知有没有想要在庶务部的什么地方任职呢?”
“可以挑选吗?”
孙乾笑道:“君侯才说进入庶务部是要经过考核选拔再统一分配的,我二人一来便自行挑选,不合适吧?”
“二位乃郑公高足,我是因为相信郑公才有这一说。”
刘备摇头道:“但如果二位有想要参加考核的愿望,当然也没有问题。”
“君侯,还是遵照规矩来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一旁一直没说话的国渊忽然开口道:“设定规矩,就是为了遵守,如若不遵守,也就没有必要花费心思设定规则,这些事情有一便有二,所以我认为,不能有一。”
刘备顿时对沉默寡言的国渊高看一眼。
“子尼高见,不愧是郑公高足,那好,公佑,子尼,此事我会安排下去,为你们准备选拔考核,等你们通过考核,我再为伱们庆祝。”
孙乾和国渊谢过刘备的安排,约定明日前来考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