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湘南特钢厂一样,滇南特种车辆厂对卢嘉栋和王传琛一行人,也是异常重视,厂长蔡晨伟带着整个滇南特种车辆厂的领导班子在厂区大门口迎接卢嘉栋等一行人的到来,当然卢嘉栋更关心的则是火炮辅助动力系统的研制情况。
因为在52倍口径155火炮的设计当中。辅助动力系统可赋予火炮一定的自我行走能力,可快速转移战场,提高生存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在汽车牵引过程中实现车—炮串联驱动,提高机动性;最后可依靠辅助动力系统上的发动机驱动火炮半自动填装系统,从而提高火炮射速和火力打击密!
当然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新式火炮的辅助动力系统并没有像炮钢那样采用大量新技术新工艺,而是沿用很多现有的成熟技术,比如在发动机方面,就应用了国内比较成熟的柴油机而不是技术较为先进但可靠性比较低的汽油机,在传动方面也大量借鉴当时较成熟的解放卡车的传动机构,正是依靠成熟的技术,滇南特种车辆厂在传动系统方面的研制工作,进展得很顺利,拿厂长蔡晨伟的话
“造一个50千瓦发动机的车,滇南特种车辆厂估计很困难,但研制一款保证基本机动性的5千瓦动力的辅助动力车辆,滇南厂还是不在话下的!”
其实并不止滇南特种车辆厂,负责52倍口径155火炮配套弹药研制的桂南精密机械制造厂进展也很顺利,由于杨立民在离开万山厂之前,已经将卢嘉栋提出的枣核型榴弹的空气动力学计算完成。
并据此将卢嘉栋的初始方案进行了完善,并加装了用于飞行控制和稳定的定心片装置,所以以胡庆华为首的弹药研制组在桂南厂的配合下,研制进推进得很快。
不仅如此桂南厂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储备、优秀而又熟练的工人队伍在大量高精密机床的支持下,很快便将枣核型榴弹核心部件也是最难加工的弹体定心片的制造工艺攻克,使得拦在新式52倍口径155榴弹炮配套弹药生产制造上的最后一道拦阻墙被打破,也使得真个配套弹药分系统,先于整个炮火项目进入检验性实际测试阶段!
与此同时负责火炮身管加工和整体组装的万山厂,也完成了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厂内职工对于新设备的熟练和掌握程也到了一个新水平,同时为了增加万山厂的火炮制造经验和水平,在卢嘉栋的协调和总参装备部、g军区的安排下。
万山厂开始有计划的对部队老旧的65式152和54式122火炮进行了维修和保养,并成功利用身管自紧设备、大型卧室镗孔机床、大型火炮拉线机以及新式内堂镀铬设备等机械设备。
加工了两根152炮管,并对其中两门炮管已经严重老化的火炮进行了更换,经测试这两门更换新炮管的火炮在各项指标上均到新炮的水平,得到这个结果后万山厂上下无不欢欣鼓舞,为之振奋,一个个都摩拳擦掌等待着新式火炮的正式加工生产!
可以各厂的联合研制这种模式焕发出极强的优势,各子系统都是配合研制厂的优势项目,他们无论是生产经验还是研制人员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再配合各研究所的相关专家的协助和指导,各厂的研制进都大大超出规定的预期,这让担任火炮领导组组长的王传琛都不由得惊叹,呼等新式火炮研制完成后要把卢嘉栋这套研究所和配套厂结合----平行推进研制的模式在军工科研制造领域推广下去!
不过这个模式虽好,但却有着相当的隐忧,那就是各厂所生产的零部件要互相配套,对于这一点,卢嘉栋也是下了大力气,要求各厂严格执行他所创立的《军工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的同时,积极推动军工产业标准化发展,对火炮各部件大到身管,到一颗螺丝钉上的螺纹数量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要求联合研制单位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不得超出规定范围,同时为了落实质量体系和军工标准化,在卢嘉栋建议下,王传琛组建了以军代表陆维军为组长的产品质量督查组,定期到各厂进行检查,就这样经过多管齐下的管理和制优化,联合研制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积极推进!
当然作为新式火炮的总设计师,卢嘉栋在其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快速推进火炮的研制,连续几个月下来,卢嘉栋一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一般忙碌异常,他不但要把控新式火炮的总体方向,更要往来于各厂之间,实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研制当中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有时遇到新问题即使是大半夜也要顶着灯光连夜布置解决方案。
如此这般几个月下来,卢嘉栋整整瘦了两圈儿,而各项进展也出奇的顺利,就这样万山厂利用湘南特钢厂提供的新式炮钢,加工制造了第一门52倍口径155样炮,此时这门没有安装炮架的样炮正静静的摆放在g军区装备测试大队的测试场上,准备接受第二天身管耐力检测,这如同新式火炮的期中大考,而身在g装备测试大队营房内准备明日参考的卢嘉栋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试炮就在明天,但愿能及格!”
望着窗外浩瀚的星空,已经眼眶有些凹陷的卢嘉栋,静静的吐了口轻盈的烟雾,但思绪却久久停不下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