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香港给人的一大印象就是地少人多,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就连工厂也都被建成动辄十几层的高楼大厦,可谓是举世罕见。但实际上香港的陆地总面积达到1095平方公里,是同属亚洲四龙之一的新加坡国土面积的1.5倍。
香港之所以会出现地少人多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因为港府在过去统治香港的这将近150年间,实际上真正只开发了香港岛的约78平方公里面积和九龙半岛约50平方公里面积。
在这1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在聚集了香港五百万人口中的八、九成,自然早已不堪重负。而剩余的将近9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率却非常低。
九龙和香港岛早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区,而新界的状况实际上并不比界河对岸的内地好到哪里去。当然新界迟迟没有大规模开发的原因是多方面。
当初新界被清朝政府租借给英国后,新界的原住民爆发了激烈的反抗。虽然这些反抗都失败了,但也让新界的居民获得了比市区更大的自治权利。
现在的新界有一套与市区完全不同的“乡绅自治”模式。即港英当局不与原住民直接打交道,而是通过成立乡-议局,由乡议局里的头面乡绅来进行“以华治华”。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九龙和港岛的土地已经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所以港府也懒得去新界与原住民扯皮。直到六七十年代开始,市区的土地几乎开发殆尽,港府才不得不着手在新界发展一系列新市镇计划。
“李生。不好意思来晚了!本来我都准备要出门了,但突然两户街坊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找上门来,我只好给他们调节一下,结果耽误了不少时间!”一个看上去约莫四五十岁,身材有些发福的男人。一进来就向李轩连连道歉到。
“发叔,没关系,我也才刚到不久!”李轩站起来摆了摆手说道。
“李生,您实在是太客气了,直接叫我旺发或者阿发就行了!”刘旺发有些受宠若惊的说道。
“您和我父亲的年纪相当,我叫您一声发叔也是应该的!您也别叫我李生。我是晚辈,叫我阿轩就行了!”李轩客气的说道。
“既然李生这么说,我就倚老卖老一回!”刘旺发爽朗的笑道。
能让世界首富“财神李”叫自己一声“发叔”,刘旺发也是感觉非常有面子,对李轩的态度也一下子热情几分。当然。他也不会真的在李轩面前摆出长辈的资格。
“李生,刘生,你们俩都到了,看来我到的最晚了!”这时包厢里又走进来一个人,赫然是长江实业的董事长李嘉城先生,他身后还跟着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人。
李嘉城先向两人拱了拱手致歉,然后又指了指跟在自己身后的年轻人介绍道:“这是犬子李泽驹,刚刚从美国念完书回来!”
李泽驹非常有礼貌的向李轩和刘旺发问好。他在看向李轩时,目光中有几分好奇与崇敬。李轩的年龄其实和李泽驹相当,但他现在的地位。却已经比李泽驹的父亲李嘉城还要超然。
一众人在元朗墟的一家茶餐厅汇合之后,稍微寒暄了几句,就继续驱车向北,前往之前预定好的一处鱼塘。
“今天是个阴天,但并不闷,咱们去钓鱼不用被太阳烤了!”李轩笑着说道。
三个人中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财神李”。一个是长实、和黄两家大型地产公司的董事长,还有一人是新界乡议局的主席。其实谁都是日理万机。
但这场聚会是李轩组织的,李嘉城和刘旺发之前与李轩只是点头之交。但接到他的邀请之后,还是欣然应约。李轩的真正目的自然不是钓鱼,他只不过是借着钓鱼的轻松氛围,准备与其他两人谈一些事情而已。
“之前天水围有几个鱼塘不错,可惜现在都已经被填平了!”刘旺发朝着西边不远处,一大片杂草丛生的地方说道,“李兄,你们长实不继续开发,港府接手之后直接就撂摊子了,估计一时半会儿也不见得能重新启动!”
李轩和李嘉城都姓李,但两人在一起时,“李生”这个称呼十分自然的让给了名气更大、地位更高的李轩。于是刘旺发干脆称呼比自己年长七八岁的李嘉城为“李兄”。
“之前香港地产业的市道很衰,港府财政连续两年出现赤字,自然没钱来开发天水围新市镇!不过中英达成协议后,香港的市道正越来越旺。
现在市区早已经没有地皮,就连沙田、葵青等地区也都已经快开发得差不多了,港府早晚会向更北边的这些新市镇迁移人口!”
李嘉城扶了扶眼镜,然后又对李轩笑了笑,“还是李生的东方集团厉害,我们这些人也就只能在香港一隅刨食,李生却是从全世界吸金!”
早在一九七九年,李嘉城的长实公司,就伙同华润公司以及胡应彬的大宝地产公司,三方共同成立巍城有限公司,从天水围村的居民手中收购了大片的土地,准备在这里开发一个新市镇。
港府虽然没有过多介入新界原住民的治理,但为了牢牢把土地政治利益把控在自己手中,特别出台了一个政策。新界的原住民除了每个男丁,有权在成年之后分到一块土地建丁屋之外,其余农地想要变更为商业用途,必须得到港府的审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