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范宁回到书房,桌上果然有一封信,是苏亮的字迹,范宁拆开信,苏亮在信中说了一件大事,张贵妃病重。
这个消息让范宁暗暗吃了一惊,他连忙起身,从门口的架子上取过几份报纸,他的报纸也是急脚递送来的,只比京城的当天报纸晚两天,他先打开《朝报》,上上下下找了一遍,没有发现张贵妃的消息。
接着又打开《小报》,还是刊登张贵妃的消息。
最后一份是《东京信报》,也是朱元丰办的报纸,也是以娱乐八卦新闻为主,销量很大,几乎和《小报》平分秋色。
范宁找遍《东京信报》所有角落,都没有找到有关张贵妃的消息。
显然不是他们不知道消息,而是这个消息不允许登报,只有事关重大,才会这么谨慎。
范宁有点坐不住了,他必须要知道这个消息的来源,范宁快步来到起居房,对朱佩和欧阳倩道:“我有急事要去一趟长洲县找小苏,可能要明后天才能回来。”
“夫君,出什么事了吗?”朱佩见丈夫的神情严肃,不由有点担心。
范宁点点头,“可能朝廷要出大事了!”
朱佩连忙答应了,让丈夫早去早回。
他们府后就有一条小河直通胥江,私人码头上停播着两艘五百石的客船,范宁上了船,一回头,只见剑梅子也上了船。
“阿佩让我保护你!”不等范宁开口,剑梅子便一句话堵住了他的疑问。
剑梅子头戴竹笠,穿一件浅黄色的道姑服,看起来有点像女游方道士,她腰中配一把宝剑,正是范宁两年前送给她的夏国剑,剑梅子异常喜爱,便取代了她的龙泉长剑。
剑梅子在船尾盘腿坐下,右手掐道诀,左手执夏国剑横放在腿上,闭目不再理会范宁,这些年她一直在勤练内功,连范宁也不知道她的武艺究竟有多高。
算起来剑梅子已经三十岁,她没有家人道友,唯一的亲人就是从小跟随她的朱佩,范宁也从未见过她和自己以外的男子说过话,估计也是终身不嫁了。
范宁也早已习惯她的风格,不用管她就是了。
他负手站在船头,注视着飞驰而过的两岸景色,目光却陷入沉思之中。
范宁很清楚张贵妃病重意味着什么,历史上,张贵妃在七年前就该去世,但不知什么缘故,一直拖到现在,现在距离赵祯去世也没几年了。
张贵妃的去世必然会影响到皇嗣确立问题,要知道,张贵妃去世后,是被追封为温成皇后,大宋唯一同时出现两个皇后,可见赵祯对她的感情之深,远远超过了曹皇后。
赵祯会不会在悲痛中立赵文恽为太子,或者张尧佐狗急跳墙,打破朝廷的权力平衡,利用张贵妃的最后一点余荫,促成赵文恽上位。
范宁感觉都有可能,尤其是后一种情况,几乎肯定会发生。
范宁心中也很急,偏偏他不在朝廷,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让他心生一种无力之感。
………
天刚擦黑,范宁便抵达了长洲县县衙,长洲县就是今天的苏州,县衙有点陈旧了,但占地面积很大,是前衙后宅式建筑,后面就是新任知县苏亮的家了。
苏亮已经成婚了,但还没有孩子,他妻子也是高遵甫的女儿,是高滔滔同父异母的妹妹,说起来也是缘分,高遵甫去年五月去鲲州巡视移民情况,顺便看看高家的金田,便是由苏亮全程陪同。
高遵甫见苏亮长得很清秀,气质温文尔雅,人又机敏能干,还是赐同进士出身,条件这么好的年轻人居然还没有人抢,高遵甫回大宋后,连京城都来不及回,立刻赶来平江府,找范宁帮他做媒,亲自去苏家求亲,把自己十七岁的小女儿高园园许给苏亮。
苏亮的祖父当然一口答应,待苏亮秋天任期届满返回大宋后,便在平江府迎娶了高遵甫的女儿,高遵甫的女儿还是从范宁府中出嫁的,在范宁府中住了一个多月,张三娘便认下了这个义女。
有趣的是,苏亮的初恋情人叫程圆圆,而他的妻子叫高园园,也是一张圆脸,身体丰满,令苏亮十分满意。
当了高家的女婿,苏亮的仕途就更稳了,三个月前,吏部正式任命他为给事郎,知长洲县,二十五岁出任家乡知县,既是年轻有为,也是衣锦还乡,当然,他还不能和范宁相比。
范宁直接来到县衙后宅,敲了敲大门,里面有人答应,“是谁?”
听声音是高园园的陪嫁使女阿左,曾和主人一起在范宁府中住过,范宁熟悉她的声音。
“阿左,是我,范官人。”
“是范大官人来了!”
使女阿左听出了范宁的声音,连忙开门,范宁笑着走进大门,“你家官人呢!”
话音刚落,便见苏亮从房里走出来,笑道:“我估摸着你今天会连夜赶来,果然来了。”
“既然你知道,为什么不在信中写清楚?让我老远赶来。”范宁有些不满地瞪了他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