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科忙叨的时候,佟岗就在哪儿喝茶,待俩人坐稳,才缓缓开口:“好了,人齐了,咱们开会。今天主要是选片环节的交流讨论,在此之前,我先介绍一下北影节的筹备进度。”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场地和放映影院的协调工作已经完成,集中在国家会议中心以及周边的20家影院。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收到1639部电影的参展申请,预计到明年二月,这个数字将达到1900部。按照组委会指示,我们要选出不少于200部的正式作品。”
“将近2千部啊,工程浩大,我们不可能一部部的看完。诸位都是选片委员会的成员,找大家来就是研究一下,用什么标准去筛选?”
“……”
佟岗说完,没人接茬,而是传来一阵齐刷刷的沙沙声。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份厚厚的资料,印着每部电影的简介。
褚青也瞧了瞧,是按申请时间排的,最上面的一部叫《明天会更好》,波兰片,导演是多洛塔肯吉扎夫斯卡。大意讲三个无家可归的男孩,住在俄罗斯的铁路车站,然后想越过边界进入波兰,寻找想要的美好生活。
他在戛纳见过这位导演,略微打过交道,作品水准相当不错。而他更注意的,是下面的那行小字:今年5月27日,于波兰上映。
现在都11月末了,很明显,这电影的海外发行非常窘迫。
好导演,好片,发行困难,褚青凭借几点印象,就在后面打了勾——它或许不是经典,但一定值得看。
至于佟岗说的那些屁话,丫听都没听。
拜托!别家电影节的片源收集,都是靠选片人,每人承包一个大区,相中的直接入选。到这就成了开会,开会,开会……还特么不可能全部看完,纯属狗屁!
选片诶,那就得一部部的看好嘛?
这是对电影人最起码的尊重,可没办法,他之前的提议没被采纳,还是金鸡那套不着调的专家评审模式。
在场的二十多位,大部分是知名导演和协会人员,几个领导负责政治把关。其实都挺有责任心的,只是思维和眼界太狭隘。
他们的意思,是制定若干条标准,再一部部的往下刷。有的说按创作者的名气选,有的说按题材类型选,有的说不能忽略年轻导演,得考虑周全。
叨逼叨了半天,没个统一意见,佟岗忍不住转头,道:“小褚,你说说。”
“呃,大家讲的都正确,那就综合一下。我们有纪录片/短片的分项单元,先把这一块划掉,我刚才翻了翻统计,一共63部,这个算兜底。”
褚青也没废话,道:“然后是知名度,导演和演员的名气很重要,把这部分找出来。当然,这个知名度的判断很复杂,比如《明天会更好》,很多人都不知道,多洛塔是波兰最优秀的导演之一,06年的《因为我存在》拿过柏林影展的特别致意最佳影片奖。”
“还有这部《画之国》,别看是动画片,导演叫拉吉奥,老爷子71岁了,说他是欧洲的宫崎骏也不为过。”
“还有《六楼的女人》,虽然鲁奇尼和桑德琳娜不是国宝级演员,但在法国也是一流明星,品质保证。所以这东西很主观性,全靠自己斟酌。”
他顿了顿,给了点消化时间,接着道:“第三点,我觉得国家很重要。电影节的功能,就是把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好片带给观众,德、法、西、意、英是传统大户,波兰、捷克、瑞典、阿根廷、巴西、伊朗比较冷门,可也不容忽视。像《黑暗面》,西班牙和哥比伦亚合拍的惊悚片,这种组合不用看内容,一听就得拽过来。还有这部《班杜》,印度的儿童片,可以参考伊朗的《小鞋子》,绝对三观清正。”
“……”
他的话讲完,全场都在╭( ̄m ̄*)╮
谢飞、郑洞天这些经常出去走的,还能听明白,别的人就完全不懂,什么拉吉奥啊,桑德琳娜啊,那是干神马的?他们觉着自己挺专业的,结果砰的一声变成了大萝卜,里外都是白。
不否认诸位前辈的成就和对电影的热爱,但不得不说一句,过时了,跟不上现在急速变化的产业形势和观众需求。
甭管是欧洲的独立电影,还是美国的商业大片,这二十多位绑一块,都不如褚青一个人的认知度。
其实褚青也尴尬,就像迫不得己加了爹妈的微信,然后就被“******给年轻人的十条忠告”、“杜月笙的二十八条家规”这种糟烂玩意刷屏。
代沟啊!
“咳咳……”
沉默了半天,佟岗咳了两声,道:“小褚讲的非常详细,大家有什么想法?”
众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你说什么想法?
把选片交给他一人,咱们屁事不管,这就是最好的方式。但可能么,上头也不答应啊,那特么成谁的北影节了?
于是又无语。
正当气氛越来越低沉时,谢飞忽然开了口:“小褚的提议不错,我们没必要想得那么复杂。这一千多部电影,平均分给我们这些人,各自筛选。基本标准就是刚才讲的那几条,剩下的由自己判断,在座的都是行家,不至于连这点眼光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